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税务/分析)
作者:安伟伟 发布时间:2023-03-22 00:37:41 点赞:次
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
增值税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所交纳的税款,由于其具备可控性、流动性等特点,成为了各国财政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值税也作为主要财源之一,但在其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问题。
1.什么是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
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是指和地方在征收和管理增值税时,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各自应得的税款收入。具体来说,对于全国征收的增值税,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应留取75%的份额用于层面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保障支出等公共事业;而剩下的25%则归属于各级地方。
2.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的意义?
从财政角度看,合理的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激励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和动力;其次它能够提高当地公共服务质量并加强社会保障支持能力;最后它还可以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存在哪些问题?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当前以往的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各级间利益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城市、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区域应得份额是否合理就成为了争议点。
其次是影响了与地方财政关系平衡。一些专家认为当前依赖“上缴下分”的模式进行预算调控已无法满足需求,并建议扶持以往预算以推动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4.建议优化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
(1)提高区域差异化调整力度。有必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各级应得份额,并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省份建立差异化机制。
(2)推行新型预算扶持。逐步推行“自治+委托”制预算体系扶持,充分发挥各级自主决策权并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工作。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及相应激励机制以推动各级预算执行情况达标并提高质量效率。
5.结论
总体来说,在保持稳健经济运行同时优化社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优化现有的增值税地方留存比例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通过进一步完善该项或者引入新型扶持措施来更好满足当下日益复杂多变且需要精细治理的经济形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