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特性(如何理解税收的特征)
作者:周业俊 发布时间:2022-03-29 03:37:07 点赞:次
1.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并不矛盾的'。国家应该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征税,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税收。
2.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上述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强制执行。
3.既然社会成员具有享受国家举办社会公共需要的权利,就必须负担缴纳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需资金的义务,即负有纳税的义务。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4.王佩苓:《国家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3版。税收的非直接偿还使纳税人直接感受到自身利益受损,从而使税收成为通过利益有效引导经济活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决定了纳税人在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过程中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统一体,即纳税人享有使用社会公共事业的权利,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5.税收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课税对象、征税标准等在征税之前就已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更改。

一、税收的特性(如何理解税收的特征),如何陈述
1.对于税收预先规定的标准,而自身利益的直接损失又容易使纳税人把税收视为额外负担,从而要求税务部门严格征管。判断一种分配形式是否为税。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
2.非直接偿还性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中取得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税收承担着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税收的职能税收分为国税和地税。
4.税收的强制性不仅表现为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依据政治权力对一切纳税人实施强制性征收,而且对于纳税人来讲,税收又是其必须承担的一项义务。对于纳税人来讲,只要纳税人具有应税财产,取得了税法规定的收入,发生了应税行为都要依法纳税。
5.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税收的固定性使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稳定下来,并且使税收成为调控经济运行和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税收与公债、公共收费及利润、工资等分配范畴明显不同。

二、税收的特性(如何理解税收的特征),要怎么读懂
1.固定性是税收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之一。财产和劳动力的所有者凭借其对财产和劳动力的所有权获得收益,而国家则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对各种所有者参与初次分配所占有的社会产品进行再分配取得收入。
2.国家征税所依据的政治权力作为社会最高管理者所拥有的社会公共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
3.纳税人享受的公共需要与所纳税收在量上不存在直接的对等关系。正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最可靠的一种形式。根据此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的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缴、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起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4.纳税人取得了应纳税的收入或发生了应纳税的行为,也必须按预定标准如数缴纳,而不能改变这个标准。在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税收的强制性对于科学地处理税收分配关系,培养纳税人自觉纳税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