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财务造假(东芝财务造假案损害了哪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作者:张浩亮 发布时间:2022-04-02 14:10:36 点赞:次
1.早期有关治理公司财务造假治理的研究,往往关注公司董事会构成、行政监管和民事诉讼。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发现都存在一个共同特征,即媒体先于行政部门发现公司造假疑点,并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注意和行政介入,进而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处理。
2.第三方委员会调查报告显示,佐佐木并没有中止前任社长西田厚聪财务造假的不当行为。
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田厚聪开始进行财务造假。如今靠造假账粉饰业绩,只能说明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4.也有分析认为,企业领导层过于强调业绩,设定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并要求下属完成这些目标。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于支撑企业的发展。西田厚聪上任后第四财年,东芝的利润已经走向下降,并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财年出现业绩亏损。
5.企业文化运用不当反而成为累赘。在媒体不断揭露上市公司丑闻的,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仍然层出不穷。
6.等待着东芝公司的不仅是商业道德的谴责,还有棘手的各类官司。报告无果后提请了第三方调查。研究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案例对研究当前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现状、动因以及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7.以欣泰电气为案例,运用相关财务造假的理论具体分析企业造假的动因、手段和产生的影响。

一、东芝财务造假(东芝财务造假案损害了哪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详解
1.如银广厦财务造假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五粮液利益输送行为等公司治理问题都是最先由媒体披露而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各利益相关者的注意。东芝爆发了时间跨度长达7年、三任社长参与、造假金额达19亿美元的重大财务造假丑闻。
2.以东京高等检察院前检察长及律师、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调查小组成立。2015财年,东芝营收5兆7千亿日元,营业利润亏损7087亿日元。
3.据东芝2005财年报告。经济观察报记者刘创洪宇涵作为一家以管理严谨、规范而闻名的日本百年企业,东芝公司近年来却深陷财务造假的丑闻,造假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以及金额巨大。
4.东芝财务造假的原因不仅在于企业高管的刻意和企业文化及经营目标的不恰当,更在于东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为了平稳度过任期,高层或会选择将下一年的利润计入当年的财报中,而逐年累计的漏洞难以弥补,便可能选择财务造假。
5.东芝业绩逐渐恢复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采购成本,以及各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恢复实现的。这种基于公司内部事业部门经营高层的干预,而有组织地被实施或持续实施的不适当会计处理,公司内部事业部门自己是不会对其进行纠正的。
6.东芝正处于业务重组转型期,此次财务造假事件再次对东芝的品牌造成了打击。

二、东芝财务造假(东芝财务造假案损害了哪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怎样做试析
1.东芝的生活方式业务已经只有百万余日元的营业利润,重振家电业务成为田中久雄的重任。2008年时值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2011年又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东芝公司为稳住市场、股价和队伍的信心虚报成绩。
2.而坏小子们之所以能够蒙混过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部监管责任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等发行中介的工作不到位。也正是这一年,东芝开始了财务造假。根据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靠虚假报告获取有价证券者将被罚款。
3.东芝公司社长田中久雄、副董事长佐佐木则夫及4位副社长宣布辞职,16位董事中也将有一半人员被迫承担责任。其上任后的前三个财年,公司业绩保持增长。
4.西田厚聪便交出了十分漂亮的成绩:营业收入增长9%,净利润增长70%。据第三方委员会调查,去年财务造假风波中,医疗器械部门并未涉及。东芝公司是世界公认的日本代表性企业之以生产白色家电、电子元件而著称,还曾最先开发出笔记本电脑。
5.中韩家电企业更精确的成本控制和创新的营销手段,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优势下降等因素,使得日本电子企业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更有分析指出,东芝公司有特殊的企业文化,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地服从,愚忠害惨了这家企业。